欢迎光临原创科科网!
当前位置: > 高中阶段 > 高三 > 高三历史 > 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-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+答案
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-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+答案本试卷满分100分,考试用时75分钟。注意事项:1.答题前,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、考生号、考场号、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.回答选择题时,选出每小题答案后,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。如需改动,用橡皮擦干净后,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。回答非选择题时,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。3.考试结束后,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。4.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:高考全部内容。 一、选择题:本题共16小题,每小题3分,共48分。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,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。 1,《逸周书·周月解》日:“(一月)斗柄建子,始昏北指,阳气亏,草木萌荡。”《夏小正》上说:“(正 月)囿有见韭…(四月)囿有见杏。”这些记载集中反映出当时 A.天文学与农业关系 B.儒家对德治的追求 C.政治统治较为清明 D.天文历法形成体系 2.秦朝到隋朝中叶的“乡绅之治”,指的是那县以下实行“乡亭制”,管理乡亭的人员以官派为 主,民间选拔为辅。通过民间的力量来治理社会,在“王权与族权”的结合下形成了“中央 郡一县一乡一亭一里一什一伍一户”金字塔型的控制体系。这一治理模式 A.使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.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.恢复和发展了血缘宗法制度 D.提升了政府的组织能力 3.陈寅恪指出:“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,博士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,而家族复限于地域,故魏晋 南北朝之学术及宗教皆与家族、地域两点不可分离。”钱穆更是强调,“(魏晋时期)中国文化, 赖借这些门第的扶护保养而重得回生”。两人均强调魏晋南北朝时期 A.文化推动士族门阀兴起 B.儒家思想因学校废弛而动摇 C,家族社会文化功能突出 D.延续了家齐国治的思维模式 4.唐代盛行“公荐”“延誉”,即考生在科考前可凭借人脉将自己的习作呈给主考官或朝中大员 并通过他们的公开赞扬获得“加分”,甚至提前锁定科考名次:宋代科举考试要求主考官与朝 中名臣必须避嫌,考生试卷由他人誉录,以避免考生因笔迹而暴露身份。这一变化有助于 A.削弱富商大贾的影响力 B.提高科举考试的公正性 C,增强实用性人才竞争力 D.推动程朱理学的世俗化 5.有学者指出:“两宋政府虽不属于强大的政权,但也十分重视官方消息流通渠道的管理,除了 严格要求舆情的搜集,巡访、分析与检核外,还敕令各层级政令文书必须依规定的时效传递。” (2)根据材料一、二并结合所学知识,分析80多年的良诸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的历史意义 (6分) 18.阅读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(14分) 材料一 西方代议制民主将公民权简化为授票权,而这既难以解决多元社会内部矛盾,也难以避 免由公民信息资源的不对等而导致的公共事务参与机制的不平等,进而导致公民的政治冷 漠和政治疏离感。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,西方开始对协商民主进行探讨。而中国协商民主 发展的根本动力与西方明显不同,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: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觉 始终不渝的奋斗日标。”西方国家协高民主充分体现自由、平等的精种,倡导个性解放和人的 价值:但这种价值观忽视集体利益或者公共利益。中国协商民主的目的是实现人民政治参 与和当家作主的统一,构建中国稳定的社会秩序与和请的社会关系。西方协商民主的制度 形式普遍存在于实行多党制或者两党制的国家中,它是协调政党与政党之间以及政党内部利 益与矛盾的重要方式。中国领导人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,是党派之间实行民主协 商的制度性安排,它强调党派之间的协商与共存,与协商民主理论要求更具内在的契合性。 一摘编自杨生利《协商民主与中国乡村治理的路径探析》 材料二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主张公民在协商讨论的过程中,通过讨论、对话、争辩和审议等形式 提出各种相关信息或者理由,说服他人,或者在讨论的过程中改变自己的价值偏好。这种协 商民主是公民通过参与公共决策的讨论,行使政治权利,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,从而赋予立 法和决策以政治合法性的一种程序、制度和模式。合法性同样也是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目 标之一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协商民主的兴起源于其国情多样性,这表现在文化上、民族上、 社会分歧上,利益诉求上的多样性等。从社会结构看,中国的社会结构正由单一性的同质化 社会结构向多元的异质化社会结构转变,社会分层现原明显,社会主体和利益结构复杂多 样,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各不相同。 摘编自陈刺勇《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》等 (1)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,指出现代中西方协商民主的不同之处。(6分) (2)根据材料一、二并结合所学知识,分析协商民主的历史作用。(8分) 19.阅读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(14分) 材料一 1863年,苏州、常州克复后,曾国落和李鸿章因“吴中漕赋,苏、松、太最重”,奏请减轻苏 州等地的粮赋定额。1864年,曾国藩下令在各地设置“劝农局”,指出洋务与垦务互为表里, 就“大乱之后”的国情看,“不能不以务农为第一要务”,他强调“如地方官玩视农政,仰即密禀 本部堂,以便惩一做百”。号令发出后,流亡之户闻风归耕者络绎而来。之后,各荒废省区便 先后拟定垦荒章程,如安徽巡抚唐训方上任后就顾布《安徽省兴办屯垦告示》。 一摘编自王继平《曾国潘研究》
本页是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-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+答案.pdf文档下载及预览页面。
预览的内容是经过转码压制后的图片文件,如果您想离线阅读或打印请下载。
pdf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,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。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,可选择联系本站认领,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。
本文档由用户上传共享,无法确定内容的真实性,在我们在逐步建立一个所发布的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上有一定难度,可能有诸多瑕疵,下载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。